第七屆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年會在 11/19(六)於圓山花博爭艷館順利落幕,本次年會吸引眾多鏈圈愛好者到場支持,即使歷經 FTX 交易所的風波也不影響這群區塊鏈愛好者們的信念。
現場 150 席的超級舞台座無虛席,在場民眾甚至擠滿了走道,聆聽有關區塊鏈最新趨勢與業界應用。開場致詞貴賓邀請到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榮譽理事長詹婷怡、臺灣區塊鏈大聯盟總召集人陳美伶、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林崇傑,為本屆年會揭開序幕。
詹婷怡提道,在這充滿挑戰且快速跌宕的時期,全球區塊鏈開發者、愛好者皆希望能有清楚明確的、可預測的監理方向,而美國政府近期簽署多項行政命令,其中最重視便是消費者保護,負責任的技術開發以及區塊鏈相關應用,皆是台灣可借鑑學習的。詹榮譽理事長更說道,區塊鏈並不是只有加密貨幣,區塊鏈生態系與環境建構,已多元應用於各種場景,甚至近年來區塊鏈組織皆漸漸以 DAO 來運作,即切合今年年會的主題亦回應目前區塊鏈發展的需求,並期望區塊鏈生態圈能具有彈性、鼓勵透明、保護消費者,更加成熟、更被信任。
陳美伶也向大家勉勵,經過時間的梳理,可以知道 FTX 僅僅只是單一事件,雖此單一事件對整個區塊鏈產業衝擊極大,但只要靜觀後續發展並掌握可主張的權益保護,即是現階段能做的。「鳥兒立枝,不懼枝斷,信其可飛。」陳總召集人鼓勵在場聽眾,歷經粹鍊更能往前邁進。其次,經由 FTX 事件,也提供幣圈新創公司啟示,企業之公開透明、相關法規遵循非常重要,並給予臺灣三大交易所共同發表公開聲明欲共創更好的生態系給予高度肯定。區塊鏈技術是中立的,而區塊鏈核心價值在於責任、信用、自由、公開透明,若能掌握,便能對於區塊鏈生態系開發寄與厚望。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林崇傑分享到,跨域共創正是區塊鏈技術得以不斷發展的關鍵,而相信、包容、開放,則是台北市政府致力推廣的理念,且期望透過串接與媒合,讓台北市成為區塊鏈在台灣最主要的發展基地,甚至與全球互動鏈接。
▲ 現場民眾(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活動首發的座談由『 零時道 x 公共財 da0 x Commons 』開場,由 da0 零時道發起人 Noah 主持,邀請來自 Protocol Labs 的活動策略經理 Benjamin Illies、研發團隊負責人 Evan Miyazono 與 gov 揪松團輪值主席 Isabel Hou 共同分享「 Web3 技術與公共財該如何結合」。
座談中提及未來我們需要一個「可持續擴充以及穩定的經濟模型」來獎勵為公共財付出的行動家們,而國外目前正火紅的 Hypercerts 項目正試圖解決這個問題。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有公司承諾在未來五年內種下 5 萬棵樹,他可以事先透過 Hypercerts 購買所謂的「超級證書」取得相關的種樹 NFT,當未來有相關合作單位實際種樹之後,可以取得種樹 NFT,證明履行承諾,而這一切都將公開在區塊鏈上,讓公益活動不再只淪為口號而是能被檢視、追蹤其成效。
▲ 首場講座: 零時道 x 公共財(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第二場講座由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榮譽理事長詹婷怡所主持,邀請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區塊鏈團隊負責人楊俊書 Nicholas Yang 、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 Chi-Ming Peng、那斯達克大中華商務開發副總監陳淑敏 David Chen,共同探討「去中心聯盟的共創方法」。
國泰金控楊俊書分享將全台 14 間的產險公司組成產險聯盟,透過區塊鏈分享去中心化的理賠資料,與金融、保險同業以數位化方式換取資訊。而國泰金控近年逐漸發展成擁有 Web3 優勢的科技公司,藉由研究法規等場景,具體實踐區塊鏈去中心聯盟之共創應用。
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分享,除了產險需與區塊鏈結合,氣候、碳盤查資料共享亦是必須與區塊鏈掛鉤之領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亦宣告,透明乾淨能源、碳市場、氣候金融,皆需區塊鏈作為輔助。尤其目前 ESG 當道,企業更需要藉由區塊鏈技術佐證自身的永續經營數據。
陳淑敏分享那斯達克自 2015 年起切入區塊鏈技術探索,並在兩個月前宣布啟動數位資產部門 「那斯達克數位資產」,為數位資產生態系統提供動力,促進更廣泛的機構參與數位資產,重點是增強託管、流動性和完整性,未來更有可能成立數位資產交易所!
▲ 第二場講座:去中心聯盟的共創方法(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第一場專題講座則由 BINANCE 幣安 全球合作夥伴團隊成員 Damien Ho 帶來「企業及機構如何應對及擁抱 Web 3.0 時代的來臨」。
Damien 透過自身經驗,呼籲道,「在考慮做 Web3 合作之外,也需要同時考量其帶來的挑戰,應該要從自身應用整合作為處出發點,提升競爭力為核心,積極佈局 Web3 應用領域發展」。
幣安交易所過去透過教育與全球頂尖學校合作,提供區塊鏈技術的教育資源,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培育未來區塊鏈人才;同時,透過當地的社群建立,如剛於巴黎落幕的「幣安區塊鏈週」也致力於「新技術」、「新社群」、「新同好」的凝聚,這也是Web3 入門非常有效的實績。除此之外,Damien認為,積極的理解主管機關,了解政府的疑慮而主動構思解決方案、進行溝通,其為重要,企業本身也需反思、檢測、避免可預的問題及挑戰,一同在Web 3世代中共存、共創。
▲ 第一場專題:企業及機構如何應對及擁抱 Web 3.0 時代的來臨 (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座談三則探討區塊鏈上的新資料如何帶動資本進入Web3,創造新經濟。
高崎鈞理事長提到,Web3 目前處於數位叢林無監管狀態,全世界像是疊疊樂一層層堆上去,有時其中一塊積木疊不好就會垮下來,連帶影響其他積木。所以需要 Stakeholders 透過 Workshop 凝聚產業共識,討論產業如何分工,Co-build 去中心化可永續的產業協定,並且築好防火牆,以建立產業韌性。
溫宏駿創辦人分享近三年來創業,從 Web1 資本做到 Web3 ,Web1: Mafia Capital 讀取收集資訊落差,創造投資機會與顧問服務,Web2: 新經濟創投(NEV)透過 Data Driven 發現投資機會,Web3: Kryptonomics Ventures 透過 DAO 與鏈上治理等 Web3 精神,持續在熊市裡「Build」。
Kenneth Tu 提到 Chainlink 身為 Web3 大規模採用的可信資料寓言機(Oracle),已經致力於打造許多最小信任(Trust-minimized)的 Web3 服務平台,減少中心化的資料治理風險。例如:鏈上亂數 VRF(Verifiable Random Function),與儲備證明 PoR(Proof of Reserve)等資訊服務。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設計資料供需模型,成功創造去中心的資料經濟平台。
Justin Wang 也提到透過組成 Solana Meetup(SolMeet),每個月舉辦 Solana 工作坊,至今已經舉辦超過 14 場,透過一次次基礎技術課程,讓開發者熟悉建立創業默契,並且舉辦大型創業黑客松,爭取更多國外基金會支持與資源挹注。
▲ 第三場講座:去中心聯盟的共創方法(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第二場專題講座由 C-Cubed 創辦人 William Pacaz 分享「企業共創 Web3.0 粉絲經濟」。
William 說道,NFT 非同質化代幣,並非賺取財富的手段,而應當被視為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行銷工具。NFT 的多種應用中,會員卡或組織身份識別則是體現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共識、透明的絕佳例子。利用 NFT 作為會員卡,可追蹤成員的偏好,並藉此分析其潛在行為模式,推動新型態的行銷策略。而去中心化模式,則可讓會員將商品視為自己的產品,更在意自身與品牌和產品的互動。
「我們喜歡共同的建造」是 Web3 社群的文化,大家是喜歡給予回饋、參與其中的,並且這會形成非常強連結的向心力,甚至會自主發起線上線下的社群活動。而 NFT 為品牌行銷加分的進程可以透過「收集反饋」、「病毒式擴散」、「無國界宣傳」進行一個 Marketing Circle。由此可見,藉由 Web3 生態系網絡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核心理念,新型態的行銷模式將能形塑未來的粉絲經濟。
▲ 第二場專題:企業共創 Web3.0 粉絲經濟(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座談四由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公關總監 Charlotte Jao 擔任主持人,協同麒點科技 Kronos Reserch 技術長 Hank Huang、麒點科技 Kronos Ventures 投資分析師 Bill Hsu、BINANCE 幣安全球合作夥伴團隊成員 Damien Ho,討論「從 0-100:Web3 新創的孵化到上臂之路」。
Kronos Ventures 投資分析師 Bill Hsu 分享,Kronos 投資雖成立於 2021 年,聚焦於早期投資(種子輪),至今已完成 60 餘個案子的投資,投資領域不限於交易類別或 DeFi(去中心化金融),包含元宇宙、NFT、GameFi 等都參與投資佈局。「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代碼的開源使得產品開發更加的開放及競爭,唯『社群凝聚力』及『議題關鍵字』操作,能表現出專案不可取代性的熱度」,加密貨幣團隊前 40 大市值與論壇議題關鍵字討論度及熱度成正比,新創團隊應思考建立有效的社群能量。
Kronos Research 技術長 Hank Huang 則分享,在 0-1 的階段,團隊應著重於商務的開發,創造團隊的商業價值,核心產品技術的開發應以團隊整體發展目標為一致性,透過形塑公司文化,傳遞公司文化之價值,有效的推動團隊全面性的成長。
BINANCE 幣安全球合作夥伴團隊成員 Damien Ho 進一步說明,自 2018 年起,幣安致力於與合作夥伴一同完整 Web3 的生態係發展,Binance Lab (幣安實驗室)則是資金規模在 70~80 億美元的投資基金,至今已投資 200 餘個專案,橫跨 DeFi、基礎設施、GameFi、NFT、SocialFi、錢包、資安等 Web 3 專業領域;除此之外,Binance Lab 也具孵化器的角色,提供入選專案為期 8 週的指導,過程也機會與幣安核心團隊成員、合作夥伴進行一對一的創業交流及資源共享。Damien 分析 Binance Lab 目前聚焦於「User(使用者)、Business Model(商業模型)、團隊及 Bench Mark(產品競爭力)」四大核心關鍵評估標準。
▲ 第四場講座: 從 0-100:Web3 新創的孵化到上幣之路(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座談五由 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秘書長 陳鼎元擔任主持人,邀請 FAB DAO 創辦人 黃豆泥、Bu Zhi DAO 共同創辦人 Tiffany Lai、台灣無聊侯俱樂部創辦人 彭子曦 共同上台分享「營運之 DAO?= 社群 + 企業」。
醫生轉戰 Web3 非營利組織的 FAB DAO 創辦人黃豆泥以大草原比喻 Web3,伊斯蘭帝國視作傳統企業,並將遊牧民族看作具有不同價值觀的社群,說明 Web3 世界中多元價值觀的韌性與強大。DAO 本質上是由「共同的目標」、「統一的金庫」以及「理念相同的一群人」所組成,如何讓這個金三角去解決並完成特定任務其實就是 DAO 「合作主義」的核心精神。黃豆泥指出,回顧過往的平台經濟,往往是建立在「平台資本主義」之上,運營平台的企業實體壟斷所有用戶所提供的平台價值。但在 Web3 的世界裡面,將轉變成由人們組建的 DAO 共同管理平台,並讓所有人共同分享平台價值,產生全新的「平台合作主義精神」。
Bu Zhi DAO 共同創辦人 Tiffany Lai 表示,DAO 在組織文化上卻有許多傳統企業無法比擬之處。在傳統企業中,人們很難跨部門溝通,不同部門之間的資源也很難流通,但是在 DAO 組織中,這樣的障礙相對薄弱,資源的交換也更加順暢。此外,Tiffany Lai 也提到,Bu Zhi DAO 中有些貢獻者來自大型 Web2 科技公司,這些人他們對於是否要轉戰 Web3 產業感到猶豫,而 DAO 組織便是他們很好的媒介,既能讓他們在工作之餘更加理解 Web3 產業生態,又能幫助他們為日後的轉職累積資源與人脈。
台灣無聊侯俱樂部創辦人彭子曦引用了 Moonbirds 創辦人 Kevin Rose 的觀點說道,當前 DAO 組織中最欠缺的就是「溝通」。但彭子曦強調,所謂的溝通並不是團隊與社群之間的單向溝通,而是雙向的意見交互,社群與執行團隊透過不斷的溝通與協調達成對最終目標的共識與平衡,這樣才能保證組織的長久發展。而在 DAO 的運營上,彭子曦則認為,無論組織的制度再完善,使用的工具再多元,若在「人」這一塊出錯,一切努力都會白費。因此,對於一個 DAO 組織,「找對人」比什麼都要來得重要。
▲ 第五場講座:營運之 DAO?= 社群 + 企業(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此外,今年年會的一大特色活動無疑是第一屆全英文 WAGMI Pitch Battle,區塊鏈愛好者協會獲得以太坊基金會及其他單位贊助支持,以公共財為主題,廣邀國內外新創團隊參賽,並且採用平方投票法,使用去中心錢包投票,透過智能合約分配獎勵。其中團隊題目以 Commons and Public Goods 出發,結合 DeFi、GameFi、Infra&Tools、DAO、NFT&Metaverse 等領域。讓國際視界走入台北,提高臺灣區塊鏈生態在世界的能見度。
經過協會接洽,邀請十位國內外產官學研專家擔任評審。而各團隊歷經首輪 Pre-battle 後,共計 15 個團隊進入 Final Pitch。
▲ 十位專業評審合影(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平方募資與平方投票法的特色在於只要擁有 Polygon 加密貨幣錢包,便可體驗去中心化投票方式,支持對社會公益有利之公共財項目,透過平方募資避免因棄保效應、配票、80/20 法則等,導致非主流項目遭忽視與資源分配不均。
▲ 專業評審使用手機鏈上投票(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第七屆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年會也於活動最後現場公開抽出 iPhone 14 得獎主後圓滿落幕,本次活動需同時領滿六顆 NFT 寶石方可獲得抽獎資格。為活動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也期待明年第八屆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年會以更盛大並且更豐富的形式舉辦。
▲ 現場抽出蘋果三萬元禮物卡 (Source: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
Comments